延續1963年啟用的三號碼頭香蕉棚架,
在2010年由河邊餐飲機構利用老倉庫再造的香蕉碼頭,
臨港一樓的1200坪空間,是國際郵輪出關的旅運中心、
展出台灣香蕉歷史和數十種特殊香蕉品種的香蕉故事館,
以及伴手禮、創意市集、咖啡座等,二樓則是宴會餐廳,
高雄港香蕉碼頭重新開幕,改名「香蕉故事館」,
重現民國5、60年代香蕉榮景,且免費開放參觀。
在參加母親節慈善晚會前,轉角就已經先到香蕉故事館拍一輪了,
但時間緊迫,沒有拍完全,在用完晚餐後…再接著拍~
來高雄蕉棚遊 I ♥ BANANA~(這裏是側門)
說明阿力及阿嬌各代表為何,而藝術品擺放在香蕉碼頭入口前門~
延續駁二特區之藝術品特色,
左代表碼頭苦力~阿力(有著迷人的股溝唷!)
右代表台灣蕉農~阿嬌
香蕉碼頭位於七賢路底,漁人碼頭旁~
延續1963年啟用的三號碼頭香蕉棚架,
在2010年由河邊餐飲機構利用老倉庫再造的香蕉碼頭,
臨港一樓的1200坪空間,是國際郵輪出關的旅運中心、
展出台灣香蕉歷史和數十種特殊香蕉品種的香蕉故事館,
以及伴手禮、創意市集、咖啡座等,二樓則是宴會餐廳~
高雄港香蕉碼頭重新開幕,改名「香蕉故事館」,
重現民國5、60年代香蕉榮景,免費開放參觀。
自民國60年後台蕉染上黃葉病,大面積蕉田毀損,外銷日本市場嚴重衰退
,歷經30年乏人經營。近年來市府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物,
河邊餐飲標下經營權,整建重現當年榮景。
當年香蕉種植面積高達八萬公頃,也順道造福運輸業及行經的產業道路、
辛勤的香蕉碼頭工人。
高雄縣旗山運蕉到碼頭,民國52年香蕉1年有1億5000多萬元
外匯收入,僅次於台塑、南亞外銷收入,年外匯佔台灣1/3。
當年每株蕉年收成台幣近200元,
6株香蕉樹相當於現在1套數十萬元「亞曼尼」(ARMANI)西裝,
公務員當時月收入是台幣50元,蕉農比公務員還有行情。
早期的郵差服裝及鐵馬~(這讓我想起了海角七號…)
早期的遐拿(謝籃之意)~
50~60年代做生意騎的鐵馬~
台灣香蕉研究所及蕉農提供北蕉、寶島蕉、蛋蕉等不同種類台蕉,
部分供遊客取用,簡介上是這麼說,但是我只看到這些乾掉的標本~
原來香蕉不是樹,是大型的芭蕉科草本植物…
現場有展示好吃的旗山香蕉~
好美的香蕉呀!轉角最愛吃香蕉了,吃香蕉可以幫助消化,
現場也有販售,但不是桌上這些,要接洽櫃檯~
說明台灣在民國50年代為香蕉王國…
這些古董家俱有些小時候在阿嬤家有看過~
記得小時候家裏是這種黑色撥號的電話,好懷念呀!
旁邊為保險箱(?)及算盤(以前下面都是五顆子,現為4顆)~
早期的櫥櫃,現場都有解說~
蕉農的家~
這些務農的工具,小時候在阿嬤家有看過~
50年代這樣的生活應該算是很好過吧~
還有電視呢!真是高檔~
蕉農的內衣及鞋,
當年苦力割蕉收成,內衣滴滿「香蕉乳」,晚上收工去酒家飲茶,
內衣乳漬越多,酒女專找這種有錢大咖,展場陳列「香蕉乳」內衣。
(好有趣的解釋~)
古董鐵馬及歐都賣~
現場有販售香蕉故事館紀念T恤~
碼頭工人所喝的紅茶,這個應該是涼水攤~
竹編用品及鐵馬~
當年苦力所扛、每籠48斤的陳舊竹籠,
香蕉棚鐵道遺趾~
香蕉棚鐵道遺趾的說明~
早期謝籃、竹摟~
謝籃的說明,是傳統民間日常生活的重要容器~
每股台幣10元、搶手的香蕉股票~
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彩券,不曉得獎金高不高~
搶手的香蕉股票~好大張呀!
每股10元~
這張有10股,最值錢(當時)…
是公務人員2個月的薪水呢!
蕉棚友,紀錄你我蕉心時刻~
一旁有許多記念戳章,記得帶白紙或紀念本來蓋回去~
順便留個影,到此一遊~
目前假日遊客還蠻多的,香蕉碼頭有無料的停車場,
停車不是問題,假日有時會舉辦音樂會…一些活動,
有機會的話,可以利用假日來走一走,還蠻有趣的~
香蕉碼頭✿香蕉故事館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23號
電話:07-56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