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老街是新竹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
懷舊老街、客家美食、人氣小吃與周邊特色建築景緻,
每到假日,老街便湧入滿滿觀光人潮,
新竹橫山是全台露營區密度最高的地方,
內灣也是露營、登山客最愛走訪的山城,
位於台鐵內灣支線終點站,
搭火車便能直達,自駕的話,
周邊也規劃不少停車場,交通不麻煩,
整理內灣老街一日遊必吃人氣美食10家,
再搭配近期火夯的豪華露營住宿,輕鬆達成新竹兩日遊行程安排!
✍️ 新竹 一二日遊 行程安排:
高雄出發 → 新竹 內灣老街必吃
→ 入住:野漾莊園
白色豪華大帳篷。一泊四食
中西式包肥早餐
→ 彰化 溪湖糖廠 彩虹冰淇淋。泡芙
→ 返回高雄
內灣老街交通
內灣車站是台鐵內灣線的終點站,
一出車站就是內灣老街,
可選擇高鐵新竹站接台鐵竹中站,
再轉乘台鐵內灣線,
即便自駕前往內灣老街,周邊也有好幾座收費停車場
內灣老街公有停車場衛星座標:
24.705465, 121.179319 (20元/小時)
立成停車場衛星座標:
24.704603, 121.180112 (100元/次。機車30元/次)
內灣伯公下停車場衛星座標:
24.707851, 121.180226 (100元/次)
內灣老街公有停車場鄰近內灣親水公園,
一旁有公廁,正好位於老街入口,沿途逛上去很剛好
選擇鐵路的話,
由高鐵新竹站→轉乘台鐵至竹中火車站→再轉台鐵內灣線→內灣車站
想慢活體驗鐵道小火車之旅,
還可以購買台鐵內灣線一日週遊券,全日不限次數內灣支線上下車
老街美食地圖
利用google地圖標示出內灣老街必吃美食店家所在,
收錄網友最推薦的內灣老街必吃清單,
除了客家美食、傳統小吃,還有秘境景點與咖啡午茶
傳統小吃美食
大嬸婆紫玉菜包位於大同中正路交叉口,
這裏的菜包與一般常見的不同,
外皮以糯米粉與在來米粉製作,
是客家特有的粿類菜包,
4色外皮(白、淡紫、紅、綠)、5種內餡,
店家說白蘿蔔內餡的原味白皮是客家人最喜歡的,
遊客則較愛彩色外皮…
艾草還有分蘿蔔絲乾與菜脯內餡,現場有樣本可參考
我們是遊客,
挑了芋頭、艾草與紅麴外皮,
艾草選擇切丁的菜脯內餡,
軟Q帶黏性外皮搭配鹹香內餡,
非常有飽足感
大嬸婆紫玉菜包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307號
電話:03-5849232
營業時間:平日10點~/假日8點~完售
阿珠客家擂茶體驗客家庄下午茶,
擂茶是客家人招待貴賓的茶飲,
擂是研磨之意,
將芝麻、花生、米香、花生粉、綠茶磨成粉狀後沖泡,
像麵茶的升級版,非常好喝!
選擇小壺的熱擂茶,表層還有米香顆粒,
現點現磨現沖泡,大約700CC,
非常有飽足感,
還可搭配客家麻糬一起體驗這客家版的下午茶…
阿珠擂茶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78號
電話:03-5849203
營業時間:平日10-17/假日9-18
位於阿珠擂茶對面的內灣老街豆花粉圓創始店,一周僅營業3天,
10點開始營業後人潮便沒停過,超誇張!
提供綜合粉圓與綜合豆花,
冬季還有紅豆湯、老薑湯、草莓布丁牛奶冰,
配料全自製,門口也有販售,可買回家自己DIY
內灣老街芋圓豆花創始店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333號
電話:0932-109915
營業時間:周五六日10-19
(豆花/粉圓圖片來自店家臉書)
羅媽媽野薑花粽是內灣老街必吃銅版美食首選,得過金質獎的優質老店,
老闆人超親切,野薑花葉所包的粽子,
搭配鹹香餡料,5種口味葷素都有,
一顆20元超佛心!有宅配服務…
挑了招牌粽與紫米粽,
個頭雖不大,仍易飽足,
喜歡紫米粽搭配野薑花葉香氣,覺得比招牌粽還入味好吃
羅媽媽野薑花粽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89號 (內灣車站對面)
電話:0910-551423/0938-809005
營業時間:平日10-16/假日10-18
另一家詹阿姨野薑花粽掛柯P推薦,還有藝人加持,也可買來吃看看
詹阿姨野薑花粽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105號
電話:0921-528321
營業時間:平日10-19/假日8-20
山中傳奇提供入口即化的獨特鮮奶麻糬,
鮮乳加熱攪拌製成的客家改良式麻糬,
軟嫩不黏牙的口感,果然讓人回味再三,推薦必吃!
鮮奶麻糬共六種口味,嫩布丁口感的豆花也不錯,內用有低消,每人60元
來到客家庄,當然首選擂茶味鮮奶麻糬,
濃濃奶香搭配ㄉㄨㄞ ㄉㄨㄞ的迷人口感,超驚艷!
山中傳奇鮮奶麻糬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光復路18號
電話:03-5849290
營業時間:11-18 (周一二公休)
低消60元。連假後公休2日
越接近中午老街人潮會漸增,怕排隊的建議早點抵達
客家合菜餐廳
木造建築70年歷史的內灣戲院 人文客家菜館,用餐環境復古,
還可邊吃飯邊欣賞懷舊電影,
提供各式客家合菜、火鍋,是內灣老街上的熱門打卡餐廳
內灣戲院人文客家菜館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27號
電話:03-5849260
營業時間:平日11-18/假日11-19
有媽媽味道的葉媽媽客家菜 湯圓.粄條,
客家鹹湯圓、乾湯粄條是在地人推薦必吃的人氣美食,
另外還有4~多人合菜!生意非常好…
葉媽媽客家菜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115號
電話:03-5848306
營業時間:平日10-18/假日10-19:30 (周三四公休)
(鹹湯圓、乾湯粄條圖片感謝好友熱心贊助)
內灣茶堂門口寫著菜不好吃免費!
不加味素、少油少鹽、附素食,
還有不踩雷菜單,
可見老闆對自家菜色信心十足,
四菜一湯只要500元,
用餐不僅白飯免費,點合菜還招待東方美人茶、冠軍擂茶,相當有賣點,
是網友推薦老街上必吃的客家餐廳之一
內灣茶堂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61號
電話:03-5849362
營業時間:9:30-21
整條內灣老街都是小吃美食、伴手禮,
可從街頭吃到巷尾,記得多帶幾個胃出門
老街景點秘境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是結合餐飲、文創、DIY、漫畫的森林系複合式園區,
位於內灣車站後方,內灣國小旁邊,需由車站旁的地下道繞過去
出地下道就是內灣國小,
往右可達內灣吊橋,亦是內灣老街必訪的人氣打卡景點,
幸運的話,可在4-7月夏季傍晚欣賞到螢火蟲
往左沿著指標即可到達好客好品希望工場
融合客家及大自然元素的環境,
再將人文藝術包含其中,
春賞白梅、夏有梧桐雪、秋有楓紅、冬有山嵐繚繞,
按圖索驥,尋訪幽靜清閒,放空好秘境,
入園門票50元可全額抵消費,
擂茶冰沙與客家麻糬很好吃,
園區內規劃完善,還設有親子遊戲室,值得走訪!
園區空間分為:舊事生活(餐飲)、台灣水色(縫紉文創產品)、探索樂園、
虎帽金工(金屬工藝)、剛剛。好(客家風味漬物)與知名漫畫家劉興欽的作品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內灣139-1號
電話:03-5849569
營業時間:10-17 (周二公休)
簡餐咖啡甜點
若不喜歡客家傳統合菜,
也可以選擇老街上的人氣咖啡廳,
最初咖啡外觀雖不顯眼,沒想到後方還有一整片日式庭院,
除提供午茶甜點咖啡外,
亦有暖食簡餐供應,下次想來吃千層蛋糕!
最初咖啡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46號
電話:0930-635766
營業時間:11-18 (周三公休)
FB。低消任一餐飲
(餐點、甜點圖片來自店家臉書)
遷徙咖啡民宿藏身老街巷弄,
是百年老屋改建的民宿咖啡廳,
除了咖啡特調、自製甜點外,還有咖哩、丼飯、輕食提供,
蛋糕品項每日隨機且限量提供,
很適合做為內灣老街一日遊的完美尾聲
咖啡廳所在的和平街,
曾是日治時期著名的的旅社街,不同於當前的清靜
一、二樓客席區的氛圍大不同,
充滿新舊交陳懷舊感,
踩著嘎吱作響的樓梯與二樓地板,像是提醒著請放輕腳步
遷徙咖啡民宿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和平街18號
電話:0983-332511
營業時間:平日11-17/周六11:30-19/周日11:30-17 (周四公休)
周末假日才開放的內灣天主堂內種有梅花、櫻花數棵,
牆上還繪有聖像畫故事,
路過可進來走走,1月底來訪,
很開心欣賞到滿開的梅花與少數櫻花
聖母升天堂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大同路55號
電話:03-5713774
開放時間:周末假日11-17開放
位於新竹橫山鄉的內灣老街,
居民以客家為主,內灣車站直達,
近年以傳統街屋建築、懷舊老街情懷帶動觀光,
自駕的話周邊也有多座停車場,
規劃相當完善,
老街必吃美食清單幾乎都在同一條街上,
可從街頭吃到巷尾,
即便忘了做功課,跟著排隊人潮也行,
輕鬆達成內灣老街一日遊!
新竹內灣老街一日遊
內灣車站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6號 (google地圖)
電話:03-35962024
內灣老街公有停車場衛星座標:24.705465, 121.179319 (20元/小時)
立成停車場衛星座標:24.704603, 121.180112 (100元/次。機車30元/次)
內灣伯公下停車場衛星座標:24.707851, 121.180226 (100元/次)
大嬸婆紫玉菜包/中正路307號/03-5849232
阿珠擂茶/中正路78號/03-5849203
內灣老街豆花粉圓/中正路333號/0932-109915/周五六日營業
山中傳奇鮮奶麻糬/光復路18號/03-5849290/周一二公休
羅媽媽野薑花粽/中正路89號/0910-551423
詹阿姨野薑花粽/中正路105號/0921-528321
內灣戲院人文客家菜館/中正路227號/03-5849260
葉媽媽客家菜/中正路115號/03-5848306/周三四公休
內灣茶堂/中正路61號/03-5849362
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內灣139-1號/03-5849569/周二公休
最初咖啡/中正路46號/0930-635766/周三公休
遷徙咖啡民宿/和平街18號/0983-332511/周四公休
聖母升天堂/大同路55號/03-5713774/周末假日開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