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民有客家、閩南、泰雅、賽夏、巴宰、道卡斯等族群,
其中客家佔65%,是名副其實的客家大縣,
縣政府乃在桐花公園內設置客家大院,原意作為桐花公園的管理站,
漸漸發展出傳統匠師與現代建築師共同構思的『客家大院』,
使得這座三合院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建築美學…
從『西湖渡假大飯店』check out 後,便開車前往車程約10分鐘的福欣園餐廳看看,
不過早餐實在是吃太飽了,轉角只有在門口意思的拍個2張照片就離開了,
隨後來到位於客屬大橋旁的客家大院,我們來來回回經過客家大院門口2~3次,
就是沒看到扛棒,怎麼找都找不到,浪費了約1小時車程,
後來W爸開金口問了附近擺攤的小販及住家才找到的,就在路旁而已嘛~
福欣園餐廳~
福欣園餐廳
地址:銅鑼鄉福興村中山路62號
電話: 037-983345
餐廳外觀看起來古色古香的,下次有機會再來品嚐
客屬大橋~
客家大院前半段為桐花樂活主題公園~
客家大院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銅鑼村龍泉15號
電話:(037)985-783
雖然有這支立牌,但轉角看到一堆人帶著竉物,及烤肉用具到桐花公園野餐
桐花樂活主題公園導覽圖
公園內一角,可以看到前方為客屬大橋
入口處的造型立柱,是12生肖
公園內設立蠻多坐椅
水池內的荷花都枯死了
造型燈飾
有設立許多可以野餐的地方,然怪會有一大堆遊客拿烤肉用具來烤肉,
不過現在還沒有人在管理
檳榔樹參天
公園內花朵都是剛種植不久的
玫瑰花園
牽牛花園
人行道上有著油桐花的彩色磚,更添增不同的風采,如果4~5月份油桐花盛開時,
再來客家大院逛逛,應該會更漂亮
馬櫻丹~小時候會拿來串花圈成項鍊。手環
走一段路才會看到客家大院
從97年底開始規劃,98年中開始施工,至99年4月完工,總共歷時約1年半,
在美麗的傳統建築風貌消失的今日,苗栗縣政府虔誠將傳統客家三合院視為縣民心中的瑰寶,
喚起的更是追索古典文化頂層精神價值之熱情
客家大院目前面積約300坪,規劃理念有「遵古、仿古、創新手法併用」、
「開放觀光與深耕客家同步」、「體驗與解說整合」、「硬體與軟體兼具」、「長遠規劃與分期實施」
目前完成中心三合院,未來再集縣民與專家智慧定位客家大院功能,
例如客家藝術村或客家書院等。擴建構想至少包括山歌戶外扇形劇場、客家文化學習館、
客家商店街、門樓、角樓、展覽室、住宿室、照牆、半月池、菜園…等,
讓客家大院成為「活而原味的三合院」
小朋友在這個手動的抽水幫浦玩得不亦樂乎~
客家大院正廳牌匾依古制,字體從右往左是「客而家焉」,
意即客家人來到這塊土地生活後,認同、熱愛這塊土地,
並定居下來、以此為新家園、新家鄉,因此牌匾下方對聯橫批即寫道「客居苗栗永為家」,
也可以解說是貴客來到客家大院,感到賓至如歸,感到有家的親切感、歸屬感,
客家大院展現客家人勤儉樸實的人文精神
前方為磁磚拼貼的油桐花圖案,紅色的為地毯
以水泥柱仿竹子造型窗戶,別有一番風味
希望營造的美感包括格局大氣與莊嚴之美、傳統木造建築形制與比例之美、
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穩定與永恒感之美、屋頂漸層與韻律之美、左右對稱與平衡之美、
量體虛實與對比之美、色彩純淨與豐富之美、聯語文質與深情之美~
(資料來源: 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
大廳正門~色彩非常鮮豔豐富
屋頂上的造形有尖長狀,有圓弧狀,還有四方形
簡單的造型燈飾
難得的走廊淨空畫面
角落有展示及說明早期的客家生活
客家婚俗迎娶所使用之花橋。聘禮提籃
早期的客家古董床
正廳
旁邊均有解說的志工可以詢問
書房
剛剛在玩的小朋友終於離開了,Winnie 才可以玩得盡興
客家大院之前看新聞也吵得沸沸揚揚,不過現在也是給它蓋好了,
但是…全都是新的建築,對於喜歡看古蹟石頭破廟的轉角來說,比較沒有fu,
就如同看完離開的遊客,大聲的對同遊的同伴說,可以來看一看啦!
不過看過後就不會想要再來了,轉角也有同感捏…
離開客家大院後,我們直接殺到『南庄老街』去參觀『南庄戲院餐廳』並享用午餐,
及參觀『南庄舊郵局』,並在『南庄抹茶冰』享用美味甜點~抹茶紅豆剉冰,待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