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回教(伊斯蘭教)寺廟剛好在『鹿野苑』隔壁,
因為時間還很充裕,導遊多加了這個行程…
印度的三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回教(伊斯蘭教)
巧遇印度人結婚,穿『橘色衣服』是新娘,新郎是『坐』在最右邊的帥哥
伊斯蘭教(回教)
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
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
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
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氏族社會由部落到民族和國家的歷史時期。
因氏族制解體而形成的貧富分化和對立,各部落間長期的仇殺,
波斯和拜占廷帝國為爭奪東西商路的激烈衝突,激發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
使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前提漸趨成熟。
同時,因部落宗教的崩潰,猶太教、基督教傳入的影響,
使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觀念的人轉而探求真正的民族信仰。
伊斯蘭教的興起,
正是這些社會經濟變動和政治統一要求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這也是多加的行程,這個印度教寺廟也在『鹿野苑』旁邊,
『塔頂』與鹿野苑(佛教),及文章開頭介紹的『回教』都不太一樣
印度教(Hinduism)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估計數),
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一般認為,印度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
大約在8世紀,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
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
另一說法稱,印度教是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間,
逐漸演變成吠陀教,最後發展成婆羅門教,即今天的印度教。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論,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努和濕婆。
有部份的雕刻跟東西性廟群很雷同
由外觀顏色,可清楚看出年代的遠近,有些是後來新建的
左右對比即可看出新舊
所參拜的神象都不穿衣服,奇怪了…重點部位怎麼多了個白色的圈圈(拍時沒看到)…
疑~~難不成…((害羞))
以下是沿途所拍的街景,順便放上來
加油站
只要有河流…印度人都會像『恒河』那樣,把它當成聖河,就必定會有人在河邊沐浴
這裏的水比恒河乾淨很多
沐浴完後,會順便把衣服洗起來
導遊說這應該都是附近的居民
連飯店的毛巾、浴巾也是這麼個洗法,為什麼會這麼說,
附近就只有一家飯店,我們中午就是在該家飯店用餐,不過沒在這過夜…
但就是從這餐開始了我的惡夢…上吐下瀉…
有河流的地方,附近就會有焚場(正前方的塔即是…)
看到這些尖塔,大家就拿起相機一直拍,然後問導遊說這是什麼寺廟…
導遊說:這不是寺廟啦!…是…靈骨塔…
在印度常會遇到很有趣的事…聽到導遊這麼說之後,我立馬把相片刪了,
只留一張…以表示尊敬…
延伸閱讀:
=快來按讚加我=
以上分享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