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吃完早餐在渴望會館玩了一下撞球和遊樂設施才退房,
離開時約中午十一點,往計劃好的行程前進『勝興車站』~
勝興站位於縱貫線基隆起點164.6公里,
建於民國前五年(明治40)四月,
原名『十六份信號場』,昭和五年(1930)四月一日改為驛,
在今站場斜坡上,舊名『十六份』尚隱約可見。
光復後本地隸屬勝興村,遂於民國47年2月10日起改名為勝興站,
站房初時僅為一信號場,亦即現今所稱的號誌站,
專以辦理列車交會運轉業務。
嗣後應地方需求於民國19年4月起開辦客貨運輸。
當時貨運業務甚為繁忙,
遠在大湖出口之木炭、香茅油、柑橘、桃李等山產皆由本站輸出。
後因公路開通,貨物改公路運輸致貨源短缺,
自民國七十二起停辦貨運,專辦客運。
民國87年9月23日晚上9點10分車次167最後一班南下列車停靠後,
新舊山線完成切換,舊山線縱此畫下完美句點。
看火車的日子只能留下記憶了。
勝興站最特殊的地方
一、台鐵最高點:
台鐵的最高點,站內豎立有建於民國48年元月之『台灣鐵路最高點』、
『海拔四0二、三二六公尺』紀念碑。
二、山線上下行列車會頻繁之處:勝興站北距三義五公里,
南離泰安八、六公里,因此成為山線上下行列車交會的重要關卡,
雖然只是一個『三等』小站,卻經常出現同時三列火車鬧烘烘地擠在站內,
與站外寂靜的景象形成有趣對比。
三、特殊站房造型:傳說因勝興站處於關刀山麓,
被九座形似虎頭的山頭包圍,
建在虎穴中的勝興站乃在柱頭上特別設計了八卦和尖矛等造型,
屋簷飾板也作成鋸齒狀,期望以堅硬的兵器來破九虎,
都是為了『鎮站避邪』。
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其特殊的建築結構在於這座日式木造站房,
樑柱銜接完全不用鐵釘,雖歷經九十餘年寒暑尚能原貌呈現,
是台灣老式車站之典範,山線中最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車站。
現在到勝興車站的遊客卻多了一份緬懷,停駛後列車不再來,
反而多了新人拍攝婚紗的懷舊場景,越野車手馳聘的新天地,
還有三五成群的遊客走進隧道探險的新風貌。擁有多項第一的勝興站,
在各方的關愛下已於88年4月16日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至此深富歷史與觀光資源的文物得以保存。
當時的售票口
十六份唷!比九份多了七份
火車走的山洞-裏面有一些勝興車站的曆史舊照片
洗手的地方-稱勝興虎泉
交通資訊:
北上:
a.循台13線省道,由豐原經后里即可抵達三義。
b.走中山高速公路北上至三義交流道下即可。
南下:
a.走北二高者至新竹系統交流道接中山高抵三義交流道下。
b.走中山高速公路南下至三義交流道下即可。
離開勝興車站後到高速公路休息站吃了午餐後,就開車到母校『東海大學』,
已經10年沒回學校了,帶著自己的小孩去看以前唸書的學校,別有一番滋味
之後又到東海別墅吃吃喝喝完,才回到高雄溫暖的家,結束了3天2夜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