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與大吳哥城有所區隔,
又稱『小吳哥』的吳哥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
Angkor為國家或城市之意,Wat是寺廟,
其精神源自於印度神話中『宇宙』的概念,
也就是說,吳哥窟即是獻給上天的神殿…
在『皇家索菲特飯店 (Sofitel Royal Angkor Luxury Hotel)』享用完豪華包肥午餐,
接著繼續當天最後一個行程,也是吳哥行中最重要的一個古蹟景點『小吳哥皇城』,
沒想到老天爺給了個大晴天,雖不是多藍的天空((日正當中也無法多藍)),
但雨季來訪能遇上晴天,又是最重要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可見有燒香有保庇…
1991年柬埔寨王子Sihanouk針對吳哥古蹟的保存問題尋求國際援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著手將吳哥列入世界遺產的評定工作,
於1992年12月14日吳哥窟遺址正式加入世界遺產行列…
護城河約寬200公尺,水源引自暹粒河,河岸有階梯引導至水面,
護城河不只有防禦功能,也是吳哥精密的水利工程之一,可用於乾季儲存用水和雨季疏洪之用
在此拍下旅行社所贈團員的合照,每人一張以紀念到訪吳哥窟((相片為故意糊焦))
小吳哥約建於西元1113~1150年間,由蘇耶跋摩二世(Aruyavarman II,意為太陽寶座王)所興建,
供奉印度神祇毗濕奴(Vishnu),因蘇耶跋摩二世以毗濕奴的化身自居,
小吳哥是唯一面向西方的吳哥窟遺址,迥異於吳哥時期的其它寺廟,
因而引起諸多揣測:一說是蘇耶跋摩為自己所興建的陵寢,
二說小吳哥主奉主掌西方之神的毗濕奴,
三說小吳哥的東側緊鄰暹粒河,腹地太小,為求方正又具氣勢的規模而面西,
四說為了崇敬祖先而面對巴肯寺…
至今尚未能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中任一理論,但以陵寢說最被廣泛接受
小吳哥總建築群佔地24公里長,寬8公里,中心塔高度達65公尺,相當於20層樓高,
建築對稱,堪稱吳哥地區建築的代表作,核心是印度宇宙觀『寺廟山』的具體化,
層層往上的山形建築,代表世界的中心『須彌山(Mt. Meru)』,也是眾神的居住地,
環繞四周的護城河則象徵陸地周邊的海洋,雕飾精美的蛇欄杆則是連接人間與天界的橋樑,
而欄杆上的7頭蛇正象徵著7色的彩虹…
左:原始走道,右:古蹟維護後走道
塔樓頂常呈現待開的蓮花苞狀,因有部份已毀損,覺得比較像斷掉的玉米筍…
柬埔寨的神廟建築,多以大型石材建築而成,
規模龐大,但實際供奉神像的塔廟卻顯的狹小陰暗,
這些建築並不像歐洲的天主堂一樣,設計為眾人參拜所用,
也不像佛教僧侶修行之處,而是被視為神明的實際住所,
其中保存最佳也堪稱世界最大建築遺址的小吳哥,展現了令人驚異的建築水準,
設計與排列的極致表現…
柬埔寨的國寶樹『棕糖樹』,有公母之分,母樹才會結出棕糖果實以用來加工成棕糖
未成熟前的棕糖樹,樹幹多堅硬的長刺,紅色高棉內戰時期還被拿來當殺人工具,
於是有『殺人樹』一稱
柬埔寨寺廟建築裏,在每個塔廟或門樓的入口處上方,
也就是門楣和其上方的三角楣處,都有雕刻精美的浮雕,
內容多半是和該寺廟供奉的主神有關,或是對應方位神相關的傳說故事,
神獸迦羅(Kala)和馬卡拉(Makara),以及蛇神那迦是門楣和三角楣裏最常見的外框,
三者不同組合的表現方式,形成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
也成了判定柬埔寨寺廟建築時間的重要依據…
內戰時期(紅色高棉)所留下的彈孔
只剩腳掌的石獅,獅子與蛇是權勢與力量的象徵,吳哥地區並沒有獅子,
稀有的獅子形象代表王權,是襲自印度宗教與文化傳統,
目前吳哥遺址裏的獅子與蛇多半已毀壞,主要原因即暹人入侵時被破壞
小吳哥西向最外層迴廊出入口共有5座門樓,
以正中央最為高大,僅供國王和皇室成員出入用,
兩側較低矮的是官員出入口,而最外側的門樓最低,為一般人和大象的出入口,
同時也為了使大象方便進出,所以門樓上並沒有階梯…
這尊8臂毗濕奴像,位於第4層迴廊供官員進出的門樓內,
高4公尺,是以一塊完整砂岩雕刻而成,曾經歷多次復原整修,
神像的頭部曾在1980年遭民兵偷竊,還好被發現後追回,4年後還置原處,
巨大的神像被學者們推測原應供奉於頂層中央塔廟內的主神像…
據統計,小吳哥裏的阿普莎拉仙女(Apsara)達1500多尊,樣式有36種之多,
這是呈現跳舞狀的阿普莎拉仙女
蛇欄杆是柬埔寨建築的一大特色,蛇神那迦是印度神話裏的雨神和水神,
在以農立國的柬埔寨具重要地位,多半以3、5、7、11頭的形象出現,
小吳哥裏的是7頭蛇,蛇頭形接近眼鏡蛇,三角形的蛇頭上還有角和冠,
神似中國神話裏的龍,學者更推論7頭象徵彩虹的7種色彩,
而彩虹正是印度神話中天堂與人世(小吳哥外)的橋樑
藏經閣(Library)也是吳哥宗教建築裏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為獨立的長方形建築,
通常兩兩一組,位於主體建築中軸線的兩側,相互對稱,門開向東或西,
實際功能至今不明,名稱來源也只是學者的猜測,
根據目前發現的記載,藏經閣是在建築大型神廟時,作為設計規劃和討論之場所,
同時也是雕刻基石碑銘之處,以前或許也曾收藏以草葉所書寫的宗教書籍,只不過現在無一倖存
水塘(Pond),進入主體建築前,引道兩側各有一個約50公尺長的方形水塘,
以北側水塘較深,也是拍攝小吳哥水中倒影的最佳角度,南側水塘在乾季時會乾枯,
這裏也是拍小吳哥日出的重要地點…
當時刮著風,倒影不是很明顯
小吳哥的愛心狀棕糖樹,亦有夫妻樹之稱
第3層迴廊正門維修中
十字露台(Cross-Terrace),柬埔寨神殿建築裏常閱的結構,位在引道將進入塔樓處,
據學者們推測,應該是用以舉行迎賓或宗教儀式時的舞蹈場所
偷吃椰肉的猴子,後來被賣椰子水的攤商趕走,仍不忘帶走手上的那棵椰子
因第3迴廊正門維修中,經其它小路來到另一處入口,
前方同樣是十字露台,後方為5支玉米筍的塔廟…
塔廟是柬埔寨神廟建築的特色和重點,高築在基台上,外部飾以繁複的浮雕和立像,
看來厚實拔高的外觀,象徵印度宇宙觀裏崇高的『山』,令人仰而觀止…
迴廊,柬埔寨的神廟建築原就有數道圍牆,沿著圍牆加上拱頂便發展出長型走廊的型式,
接著更擴充為連續性的迴廊,迴廊計數方式是由內往外,最內層為第一圍,依次至最外圍,
小吳哥的迴廊採層層廊簷,拱頂為石塊往上漸次堆疊收口的建築方式,未分散重量的支撐點,
萬一部份結構損壞,便容易崩塌,為了彌補結構的不足,進而發展出雙層廊簷的型式,
於原拱頂長廊外,再加建一道半拱頂廊道,以增加遮蔽空間,形成柬埔寨建築的特色之一
小吳哥主殿四周,共有8處巨幅石雕,每幅長達120公尺,分別敘述印度教的神話教事,
故事都和戰爭與國王的功績有關,
小吳哥不只是座榮耀神祇的廟宇,也是人間對天堂的極致想像與體現
導遊均會詳細解說,像聽神話故事般…聽完就忘光光啦!
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專家挖去研究,有的說裏頭有藏寶石被盜走了,
個人比較相信是專家挖去研究…
接著進入另一道圍牆,要進入最內層的5座寺廟山
寺廟山(Temple Mountain),塔廟發展的極致形成了印度教神廟所特有的寺廟山,
由最外層往內,層層架高,整個小吳哥便是由許多山峰連綿而成的山脈,
以頂層的中央塔廟為最重要,其它所有附屬建築的重要性,依距離中央塔廟的遠近和高度來決定,
結構除了均衡對稱,上層依下層的固定比例縮減,
中心也往西側稍微偏移,視覺上顯的較高大也較穩定,
塔頂尖聳形如待開的蓮花苞,排列成梅花狀,是須彌山上的5座高峰…
早期前往頂層所行走的的石階,雖然高度僅13公尺,但陡峭的坡度卻達70度,
艱辛的攀爬代表著要進入聖地勢必經過的辛苦歷程
目前僅剩這個入口可登頂,有管制人數,12歲以下以及褲長沒過膝和無袖上衣者無法進入,
因早上已在『塔凱歐寺』經歷過震憾教育,有木梯手扶的梯子對我們來說超輕鬆,
上下均飛快,只是登爬至頂有些喘而已
有些遊客因往下看會腿軟,索性以外套把頭給蓋住,較不會怕吧!
登頂還好,下梯經常性的塞車,看得出來大家都很剉…
頂層迴廊裏亦有許多精美浮雕,尤以阿普莎拉仙女為最
窗櫺,窗戶上裝飾著一支支的仿木柱結構,這也都以7為單位((不到7的是部份毀損)),
呼應著蛇欄杆上的7頭蛇,均象徵著彩虹,連接天堂與人間
居高臨下的視野
國王的露天澡堂,後宮佳麗3千,所以這幾乎可以當游池了
在頂層走逛一圈後隨即下來與導遊會合,
離開小吳哥前經過另一處尚未完成浮雕的迴廊
隔天的日出,亦是來到小吳哥,
早上4點摸鈴扣,4點半於渡假村大廳集合,搭乘嘟嘟車前往,
2人乘座一台,出發時尚未天亮((這是回程所拍)),
若怕風大,記得墨鏡、口罩、防風外套要穿戴
抵達時近清晨5點,要做好防蚊蟲準備,導遊說看前一晚的天氣即得知這天一定不會有日出,
所以…並沒有帶我們至水塘邊,僅在最外圍迴廊入口處附近而已,
並說明如果6點40還沒看到日出,即可死心…7點於入口處集合返回渡假村享用早餐…
果然…啥都沒見到,拍完到此一遊,就離開嘍!
雨季來吳哥,不僅巴肯山夕照見不到,連小吳哥日出都很難…
地點:位於暹粒市北方約6公里處
開放時間:5點 ~ 18點
參觀重點:對稱和諧的建築佈局、建築結構具體表現印度宗教與哲學觀,
多達1500尊的阿普莎拉仙女,長約600公尺的敘述性淺浮雕
離開小吳哥,距晚餐還有數小時,其它團員則再度自費前往傳統柬式按摩,
我們一家則回渡假村梳洗休息,不想一身汗臭前往按摩體驗,
並與導遊約晚間6點渡假村大廳集合,
前往『吳哥皇后飯店(Empress Angkor Hotel)』享用法式晚餐,待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