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超多新鮮美味的『敦賀魚板工廠』後,來到了福井縣的永平寺,
永平寺是道元禪師開創的曹洞宗的大本山,
於760年(西元1244年)前為出家修行而創立的修道場,
位於大佛寺山上的永平寺,玄雅寧靜,
寺內建築以七堂伽藍為中心,座落大小70餘棟殿堂樓閣,
這些殿堂樓宇相接於各個回廊處,構成一個整體。
一走進來就可以看到琉璃聖寶閣~
琉璃聖寶閣是作為道元禪師圓寂的第750次忌辰的紀念活動之1,
於平成14年(2002年)改建的寶物館,兼譜展示場和收藏庫。
館內收藏佛教文物甚多,除有國寶『普勸坐禪儀』等重要文物及書畫、
書籍、器具等數千件永平寺代代相傳的寶物外,還有許多古書~
走在這條路上要隨時注意樹上掉下來的大雪堆~
有據說樹齡達600年的古杉所圍繞,這裏真的就是古木參天,
不像台灣山上大多是檳榔樹參天~
永平寺的全景圖~
寺內面積共33萬平方公尺,號稱日本禪修行的最高峰~
參拜者入口~
樓梯上由上往下流著鹽巴水,可以沖除參拜者腳上的雪~
導遊先去買團體票~
一般參拜者則是投售票機即可~
永平寺內是不可以穿鞋進入的~
必須換穿寺內提供的室內鞋~
會發塑膠袋提著自己的鞋子,結束後塑膠袋還會回收~
吉祥閣~
吉祥閣建於昭和四46年(1971年),是供善信檀越,
參禪者等一般人寫經和學佛的道場~
不曉得裏頭是什麼,起居室嗎?
大鼓~
傘松閣簡介~
傘松閣~
於平成6年(1994年)改建,一樓有香客遊人的休息室和學佛、住宿的房間。
二樓是面積為156張榻榻米的大廳,又名『天花板畫大廳』,
天花板上的佛畫修葺如新,保持了昭和5年(1930年)建造時的風貌~
前方應該是達摩祖師的畫像以及彌樂佛像~
紙黏的日式拉門~
門上木板亦有美麗刻花~
最主要的是這1整面天花板上精美彩畫,總共230張,以花鳥為中心,
1930年由144名當時著名的作家畫成~
有展示230張畫內容的屏風,不過都已經退色嚴重,看不是很清楚了~
花鳥為主且畫工非常精細~
走廊的天花板就樸素多了~
不曉得這徽章代表啥意思~
寺院的建築一般稱為『伽藍』,意葎僧詑修行之清淨場所。
其中嗤七恙去堂被稱作『七堂伽藍』,是日常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築物。
『七堂伽藍』即指山門。佛殿。僧堂。庫院。東司。浴室。法堂,
尤其是僧堂。東司。浴室為三默道場,禁止任何私語~
各棟連結均有階梯,室內亦有暖氣,不怕外頭的寒風刺骨~
在樓梯上看到的雕刻,不曉得是不是排水口~
東司~就是洗手間,在此清身淨心~
鐘樓銘~
昭和38年(1963年)改建,內挂重約5噸的大梵鐘,以『除夕之鐘』而聞名。
每日由修行僧於早晨。中午。黃昏。夜晚撞鐘4次~
這個神佛像轉角不曉得代表什麼意義~
上頭的註解是奉納~
挑高的天花板,整棟建築大多為木造~
眾寮~
大庫院~
昭和5年(1930年)改建,1樓設有名為典座寮的廚房,製作齋食,
注壇的正面供奉著以飛毛腿著稱的韋馱天韋馱菩薩,
右側柱子上挂有永平寺的珍品『大研磨棒』。
當時剛好有祈福儀式,木桶內是白米(沒記錯的話)~
佛殿~
於明治35年(1903年)改建的仿宋建築,雙重屋頂和地面為方格圖案,
大殿中央被稱為須彌壇的佛壇上供奉著主佛釋迦牟尼佛,
大殿中的3尊佛像自右側起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佛~
橫楣上嵌有12枚雕刻,刻有禪宗軼聞的圖案~
當時外面正在下大雪~
法堂~
是禪師講法的道場,於天保14年(1843年)改建,
僧侶在這裏上早殿等進行各種法事。
中央供奉『聖觀世音菩薩』,樓梯左右兩旁為白獅子~
整個都黃橙橙的…不曉得是不是黃金做的~
法堂位於七堂伽藍中的最高處~
三界萬靈~轉角不曉得這代表什麼意思~
整個走完一大圈後,集合的時間也快到了,下來到紀念品購買處,
不過因為沒去看有什麼,也就什麼都沒買~
來到室外已經不再下大雪,但還是有下點小雪,比較害怕的是被樹上的雪砸到,
是不會痛…但是會嚇一大跳~
很不想放這張照片,轉角的臉好圓呀!肥死了…
但這裏就這麼1張全家福照,還是留戀一下好了~
參觀完日本禪宗發源地的『永平寺』後,
接著來到『東尋坊』附近的日式料理店吃午餐,
午餐為『日式和食料理』,待續…
延伸閱讀:日本北陸5日遊~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