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1月,整座公園包含了花蓮、南投、台中三個縣,
全區以太魯閣峽谷、立霧溪流域及中橫公路東段沿線為主體,
並涵蓋南湖中央尖連峰、奇萊連峰、歡山群、太魯閣大山、清水斷崖、三棧流域,
範圍東起清水斷崖,西迄合歡西峰,南及奇萊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面積達九萬二千公頃,
其雄偉壯觀的景色,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景點~
享用完花蓮特色小吃【炸蛋蔥油餅】,接著往美麗的國家公園『太魯閣』前進,
由花蓮沿九號省道,經新城至太魯閣,
從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進入後,處處是美景,花東縱谷的地形,在此展露無遺,
驚豔之餘,不僅要讚嘆與感恩…
開發這條路的前人,應該更能領會太魯閣的美麗與原始吧~
記得最後一次來到太魯閣是公司的員工旅遊,
花東3天2夜,大器的老闆讓員工吃的好住的好…
在花蓮的那一夜,是安排入住太魯閣晶英酒店(原晶華酒店),讚吧!
雖來訪太魯閣多次,但一直沒記錄過,正好利用此趟花東行再次踩點並記錄~
這牌樓為東西橫貫公路開拓紀念,獨特的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
來過太魯閣一定會在這裡拍照留念~
國家公園中,擁有台灣百嶽中的羊頭山、畢祿山、
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合歡群峰、奇萊連峰等27座,
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
『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
因觀光的開放,使得旅遊品質嚴重下滑,如阿里山、墾丁…非不得以轉角幾乎都不再前往,
太魯閣這回同樣被收入不再前往的名單中~~
進橫貫公路牌樓入口後沒多久會見到往布洛灣的叉路,
民宿主人姍姍說…布洛灣的櫻花已盛開,建議我們前往賞花,於是…我們就出現啦!
果其不然,不僅花開的美,連遊客也不多…可以盡情賞玩,
最重要的是…沒有陸客的出現、沒有大聲喧嘩的遊客,能確保原有的旅遊品質~
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回音』,
這台地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
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
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在這裡,
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及遊憩訊息、放映多媒體節目;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
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籐編技藝的精美作品,展示館2樓則是販賣部~
下台地可行至環流丘公園,俯瞰溪畔水壩,觀賞峽谷景致…
上台地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及和室通舖、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中心…
從史前太魯閣族到現代的人文發展,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
以及國家公園多年來用心培育並廣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台東火刺木、雙花金絲桃、金花石蒜等,
都是布洛灣台地值得深入瞭解的特色~
布洛灣台地為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
以及國家公園多年來著手培育廣植的原生種台灣百合、台東火刺木、雙花金絲桃、金花石蒜等,
都是布洛灣台地值得您多加留心的天然美景~
杜鵑、櫻花、桃李…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濃濃霧氣下更添增了份朦朧美,為山頭粉粧繽紛色彩~
離開下台地要往上台地的入口,美麗的櫻花毯為我們舖路,
此處人車不多…於是造就這難得的美景~
不僅如此…2月初這時節竟還能賞到楓紅,內心真是滿滿的感動…
不期而遇的小確幸~
接著往上台地前進,目前上台地由『立德布洛灣山月邨』經營,
有民宿有餐廳…即便不消費,民宿還是歡迎前往賞花,只要不打擾到民宿房客即可~
濃濃的原住民風格餐廳與民宿,非常獨特~
木製藝術 - 台灣之光『林書豪』~
飯店之展現以太魯閣族文化為主,並放置多位太魯閣族藝術家之作品~
被花香吸引至停車場附近,見到滿開的櫻花與粉梅…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賞粉梅,從不知粉梅這麼香,
可惜此次出遊沒帶到微距鏡頭,無法幫小巧粉嫩的粉梅來數張特寫~
常見的山櫻花,第一次見到由粗大的樹幹直接開花~
後方點點繽紛的即是粉嫩的粉梅與小巧的山櫻花~
接著逛來到立德布洛灣山月邨餐廳外圍步道,也是賞花步道~
這裡的感覺非常遺世獨立,台地完全的被清翠的山嶺包圍,時間在這裡緩了下來,
世居此處的原住民似乎像是生活在桃花源裡,遠離城囂~
桃花~
經常被誤認為杏花的『重瓣桃花』~
今天蜜蜂罷工,由虎神代為出征~
常被誤認為梅花的『李花』,其實仔細看…李花的花蕊較長,花粉為橘黃色,
與較短花蕊且花粉為淡黃色的梅花是不同滴…
更好分辨的是…李花是開花球,梅花則是小朵小朵獨開~
Winnie跑去拾來一堆美麗的山櫻花,在手上堆成小山,要轉角幫她留念~
當時民宿花園內以桃花與櫻花獨霸,目前應該是百合盛開的時節…
布洛灣復育野百合有五六年以上的歷史,一年一度的百合花季,讓太魯閣多了份青麗嫵媚,
危崖湍流的峽谷春光裡,漫著淨白的芳香~
民宿類似村莊聚落的規劃,獨棟雙拼的小木屋,除了有濃濃原住民原始風格外,
還帶有那一點點的日本懷舊味道~
總覺這荒郊野嶺,半夜會出現猛獸毒蛇…
我不敢住捏…((還真的是想太多~))
離開布洛灣後,接著開著車漫遊在橫貫公路上,
抵達自設的終點『天祥』後折返,並慢慢的將其餘小景點留影~
慈母橋~
是一座形狀美麗的紅色大橋,位於天祥以東3公里處的中橫公路上,
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
民國79年因颱風來襲,荖西溪山洪暴發,造成慈母橋橋墩受損…
新橋於民國84年5月完工,橋長136公尺,寬9.9公尺,
為斜張鋼橋,它在護欄的設計上也是採用白色大理石,橋頭橋尾各設有一對白色大石獅~
慈母橋位於綠水東側約一公里處,以大理石為護欄,
別具特色。立霧溪在此有幾近九十度的轉彎,而荖西溪在此注入立霧溪,是兩溪的匯流口,
因此這裡稱為『合流』…從慈母橋向東望去,仍是大理岩峽谷,以西的峽谷則變得開闊~
慈母橋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
而橋中段旁的青蛙石上有『蘭亭』,看似青蛙頭上戴著皇冠,這是蔣經國為紀念其母所建~
立霧溪支流的荖西溪床上,堆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大理石,
經過溪水刷洗後顯得特別乾淨,值得細細欣賞~
普渡橋~
普渡橋是從中橫通往祥德寺的唯一步行橋樑,橫跨過立霧溪,
它原是吊橋,但因地質不穩影響吊橋安全性,遂重建為水泥橋~
長春祠~
自太魯閣往天祥方向,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
折轉到臺八線舊道,即可看到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
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
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
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
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民國69年長春祠首次坍塌,民國76年峭壁崩坍,
落石擊毀祠體及周邊建物設施,於民國85年完成重建,
翌年才重新對外開放…祠後峭壁闢有階梯,
循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民國47年,中部東西橫貫公路修建期間,公路局就在此興建長春祠,
其目的是為了紀念闢建中橫公路而不幸犧牲的築路人,祠中刻有殉職築路人的姓名~
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
全長2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
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
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
往事只能回憶,目前全線封閉中~
太魯閣國家公園~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 24.155329,121.622061 )
太魯閣管理站電話:03-8621100-5
天祥管理站:03-8691466
布洛灣~
布洛灣管理站:03-8612528
具有壯麗的大理石深邃峽谷奇景,相較於其他國家公園而言,
強烈、明顯的地質作用是太魯閣公園的特色,
立霧溪峽谷的壯麗與山水的刻畫,彷彿人間仙境,
高山峽谷是使太魯閣名聞於世的地景,
也是孕育園區內豐富獨特的自然、人文生態的重要因子,
來到這不彷將速度放慢,體驗一下大自然之美~
離開太魯閣後回到民宿約傍晚5點多,
已經沒有下午茶可享用,
這天房間更換到2人房加床(已分享),
拍完房型,緊接著補拍些民宿夜景後,
接著來到花蓮著名的『自強夜市』覓食去…待續~
花東3日遊行程回顧:
Day1 (2/5) ~ 5:15 高雄出發
--> 7:15 台東 多良車站 --> 豐源國小 --> 舊街東河包子
--> 池上全美行總店(鐵路月台便當)
Day2 (2/6) ~ 9:00 出發
--> 9:35 雲山水 --> 東華大學 --> 七星潭風景區
--> 老牌炸蛋蔥油餅 -->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
--> 花蓮自強夜市 ( 第一家烤肉串/妙不可言果汁/北港春捲/吳記當歸羊肉 )
--> 晚安 ( 花見幸福民宿 )
Day3 (2/7) ~ 10:00 退房離開民宿
--> 北迴歸線 --> 台東成功花海 --> 舊街東河包子(午餐)
--> 台東森林公園-琵琶湖 --> 回高雄溫暖的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