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安平樹屋』的奇景後,接著來到隔壁的德記洋行,
英商德記洋行是屬於三級古蹟唷!
德記洋行為同治6年(1867年)英商所設,經營茶葉出口貿易,
並辦保險及銀行代理。
為英商所設三家商行之僅存者,現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台南半日遊回顧:
→ 紅豆師兄的家 → 回溫暖的家
古蹟正式公告名稱:原英商德記洋行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
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
大多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
光緒21年(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以後,日政府將鴉片、
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洋行貿易量銳減,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
影響船舶載卸,紛紛關閉,唯德記洋行仍繼續營業。
宣統3年(1911年)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
臺灣二戰以後,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
民國68年,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英商德記洋行,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
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洋行建築因為多數採用西方建築,所以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
此外,它們也是台灣與西方貿易的歷史證物。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二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
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
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
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屋頂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
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
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
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現存外牆以白灰粉飾,左右空地種植草皮花樹,
整體觀之,環境雅緻清爽,幽靜親切。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前台南市長~蘇南成於民國70年的提字~
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由奇美公司捐製~
蠟像均不能拍照,轉角在門口拍一張做為代表,蠟像均在小房間內,
製作的唯妙唯肖~
其它如行政館…均可拍照,唯獨蠟像不可以拍照~
走到底有張立體畫,不曉得代表啥意思,覺得它很美,就把它補捉下來。
2017年補充:2014年9月旅遊過挪威後,終於知道相片所在何方,
是位於挪威-比格迪半島的『維京古船博物館(Vikingskipshuset)』(遊記請點我)
走廊有個小荷蘭風車及花園相片,大概是作為荷蘭的代表吧(?)
在德記洋行2樓拱廊即可看到隔壁的『朱玖瑩故居』~
『朱玖瑩故居』前庭有棵芒果樹,結實纍纍的芒果看起來很好吃~
以上部份資料來自網路資訊~
德記洋行景點資訊~
三級古蹟/1867清同治6年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08號
門票:全票50、半票25(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
電話:06-3913901
開放時間: 8:30 ~ 17:30
可同時參觀德記洋行與安平樹屋
朱玖瑩故居~
朱玖瑩先生民國前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生於湖南省長沙縣,
卒於一九九六年,幼承家訓,性耽文史,治學之餘,尤愛書法,
家藏各家法帖,朝夕臨習不輟。
朱玖瑩故居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因鹽玖定」,望文生義,
大概是指朱玖瑩因任職台鹽與安平結下不解之緣,而終定居於此。
目前故居內規劃成書法展示館,有朱玖瑩的各式書體作品,
其中尤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為懾人。
書有心經的那面牆,側邊臨著窗,光打進來的角度隨時辰移動,
午後時分,光正好斜打在牆上,明暗與白黑錯落,彷彿經文羽化發光。
「朱玖瑩故居」位於"安平樹屋"旁,
內部故居內陳列了許多朱玖瑩的書法作品。
朱玖瑩,湖南省長沙市出生,遷台後,擔任"鹽務總局局長"長達17年之久,
一手策劃台灣鹽務之發展,提昇鹽工生活水平。
而朱玖瑩書法領域的才華更是受到外界推崇,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
「朱玖瑩故居」原本是台鹽的宿舍,
鄰近的"德記洋行"與"樹屋"均屬於台鹽所有,近年來先後整修規劃,
開放給民眾參觀,這些整修後的台鹽老舊宿舍,內容多樣且豐富,
幾乎可以看做是『台鹽歷史文化園區』了。
在「朱玖瑩故居」的外圍有一道透明化的圍牆,
讓人一眼就可以看穿這個藝術空間,
而故居主體完整地保留了當時的日式木造結構,
濃濃的日式風味的建築風格,更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取景的好地點。
目前「朱玖瑩故居」規劃成書法展示館,有朱玖瑩的各式書法作品~
朱玖瑩先生生平介紹~
就是這面心經牆,若無深厚的書法功力,是無法完成的~
由窗戶看出去,全都是古色古香的日式木造屋~
來到了朱玖瑩的書房,牆上掛著生前的書法做品及相片~
習字最重要的永字8法,大大的掛在牆上~
以上部份資料來自網路資訊~
朱玖瑩故居景點資訊~
電 話:06-2991111(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地 址:台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08號
營業時間:8:30~17:30
離開『朱玖瑩故居』後,接著往安平老街逛去,路途有著安平五行的簡介~
五大洋行中,英商有德記、怡記、和記三洋行,美商為呷記洋行,
德商為東興洋行。
「五行及五館歷史」是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歷史文化公共藝術主題之一,
各以430公分直徑的圓形鑄銅銅板及370×270公分方形鑄銅銅板呈現。
該公共藝術的設置,能讓民眾更加了解安平位居清朝時代貿易興盛的重要性,
以及海防重鎮的地位。透過五行和五館公共藝術的建置,
能讓地方人民了解歷史、親近歷史,進而達到體驗安平在地文化。
「五行歷史」公共藝術作品,目前設置在安北路和古堡街口的西門國小旁,
圖騰採當時洋行的建築設計,讓民眾了解安平在國際貿易的歷史地位。
「五館歷史」公共藝術,則採傳統閩南建築的「吉祥獅」元素呈現,
設置地點則在平生路、效忠街口。
設置的用意,也是希望讓民眾更加了解歷史脈絡,見證安平聚落開發史,
以及清代班兵在台軍政歷史。
安平老街的地板上均有安平古堡的圖樣,
當天實在是太熱了,走了一小段馬上往回走…不想再逛下去~
所以僅拍這張相片而已~
安平古街以安平古堡為中心點,四周都是荷西通商時期的舊建築~
1624年荷蘭人退出澎湖,佔領台灣,在台江登陸,
並於今台南市的安平建熱蘭遮城,在赤崁建普羅民遮城;
以這兩座城為根據地,逐步向外拓殖,勢力正式進入台灣。
此時期主要是將台灣作為對外貿易的樞紐,除了興建熱蘭遮城為行政中心外,
還特別在城堡東側規劃了一個包含19個街廓的棋盤式街鎮,
其中只有靠近城堡附近的6個街鎮有發展起來,
因安平古街稱大員,所以這個街鎮又叫做「大員市鎮」,
街鎮中最重要的熱蘭遮街即台灣街〈現今的延平街〉,
也演變為商業鼎盛的「台灣第一街」
古街由西至東縱橫交錯,自安平路、國勝街、效忠街、
延平街、中興街到運河路~
街上沿途均有參考的地圖,古蹟也均在附近而已,很好找…不會迷路的~
以上資料部份來自網路資訊~
回到安平樹屋的外圍,發現了這株白色的朱槿,
轉角第1次發現白色的朱槿,潔白無瑕好美呀!
隨後路邊又有幾株彩色的馬櫻丹,花朵小巧…也很可愛~
離開安平老街後就直接往停車場前進,要回高雄了…
在高速公路上,W爸提議說天氣這麼熱~去吃冰吧!
就這樣我們來到了位於國十下方的『紅豆師兄的家』,
吃美味的紅豆冰~待續…